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

罪人 The Guilty One



寫情甚於論理,雖然法庭攻防也很精彩,但對破碎家庭成長青少年的心理描寫尤為細膩。

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

東野圭吾《我殺了他》是誰幹的


被女兒欺負,得陪她玩推理遊戲。繼前次《誰殺了她》之後,東野圭吾再度推出結局要由讀者自行破解的未完成作品,請大家一起玩動動腦。女兒上回沒趕上也沒猜對,很不甘願;這回遊戲仍在進行中,小傢伙興沖沖K完,推理到胸有成竹,便向老爸下戰帖,看是老的辣,還是後浪推前浪。結果老爸的謎底居然跟寶貝女兒一致,笑得小傢伙閤不攏嘴。按遊戲規則各自發文,好增加中獎機會,畢竟彩券(書)都花錢買了,得想法子回收。閒話按下不表,請看解答。

對於沒看過書,卻想知道答案(這什麼想法Fox三條線)的朋友,先看書商所作的人物關係圖,心裡可以有個底。

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

宮部美幸「模仿犯」 - 受害者、加害者與旁觀者的故事


「模仿犯」是宮部美幸極受推崇的一部推理作品。讀者的第一印象,通常是有如章回小說的厚度,出場人物眾多,描寫極其細膩。然而不屬於本格推理的範疇,並沒有構成智力挑戰的謎題;較近於松本清張的社會派,真凶和犯罪手法都毫不掩藏,重點在當事各方的心理剖析。

===雷出沒 注意===
全書分成三部份,以棄置公園中的女性屍塊為引子,追查出一連串的少女失蹤被害事件。凶手利用媒體向警方示威,玩弄被害人家屬,吸引大眾眼球。第一部以被害者暨家屬、警方與媒體的角度,描寫進行中的事件,以及各方反應。第二部以加害人和週邊人物為中心,說明事實及原委。讀者可能要問,事實都揭露了,第三部還有什麼戲可唱呢?有趣之處正在於此。讀者雖然瞭解真相,但在書中世界,真凶卻找了個替死鬼,自己繼續興風作浪。第三部的重心,便在各方如何鍥而不捨追求真相,終於令凶手敗露馬腳而伏法。

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

全部成為F (森博嗣推理小說)




做為第一部因網友推薦而閱讀的推理小說,讀後感卻相當複雜。為免破壞驚奇,憋到閤上書本才去找別人的評論,看法也頗為分歧。有人譽為出神入化,有人嗤之以荒唐離譜。個人以為兩方面都言之成理。

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

「食夢者的玻璃書」評介


拿到贈閱本之後,擱了兩個多禮拜,才發現自己好像沒什麼時間看哩。不過既然答應了要寫書評,反悔黃牛就太漏氣,因此排除萬難,硬是騰空一個週末,一口氣讀完。
說一口氣,其實還挺費勁。首先,篇幅多達八百餘頁,份量十足;段落長字數飽滿,我是說,隨便攤開那一頁,都看不見多少空白,全是文字。這樣的閱讀經驗當然異常扎實。好在譯筆流暢,沒遇上多少疙瘩;行文又以動作描繪為主,也不需要讀者費神咀嚼。整體來說,是部可以輕鬆、甚至帶點享受讀完的長篇。

初步印象,有點像武俠小說。廣告詞將之形容為「成人版的哈利波特」,重音在第一音節,哈利波特云乎哉,應該只是搭名牌便車的行銷手段。魔法幻術並非重點,倒是香艷、甚至稍嫌露骨的場景描寫不時可見。雖則愈到後期裸體愈多,情色成份反而減少。有心追逐的人,得跑得像書中角色一樣上氣不接下氣,才有機會如願以償。

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戰廢品(War Trash)


戰爭中,有人加官晉爵光宗耀祖,有人成為被遺忘的一坏黃土;有人苟且偷生,有人雖死猶榮。另有一群人,被迫走進戰爭的碾壓機,榨乾後成為渣滓。他們雖然活著,卻形同廢品,戰爭的垃圾。

可能很多人眼中浮現的是傷殘的退伍軍人。哈金這部小說,寫的則是韓戰時被俘的近三萬中國人民志願軍。誠然,經過戰爭碾軋的這群人,很多都有身體殘缺。但作者更深入描寫戰俘營的孤絕環境,不同黨派的池塘鬥爭,以及身處夾縫的個人求生之道。

主人翁便是典型的夾縫人物。黃埔軍校學生,沒畢業就被共黨接管,由國軍搖籃進入共軍成為幹部,旋即奉派過鴨綠江參加韓戰。幾番激鬥後,在一場大潰敗中被俘。他的信仰並不堅定,也從沒有機會入共產黨,但憑著英文專長,以翻譯身份和看守美軍交涉,從而見證書中所述的大小事件。

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

閒談推理小說


Elaine心愛的粉紅貓咪筆袋,在學校嬉鬧間不小心把拉鍊扯壞,喪失了工具功能(另一個功能是陪巧虎做伴,沒有拉鍊並無大礙)。做爸媽的帶她到金石堂補貨,順便消化尚未用完的禮券。豈知小妮子如入寶山,樣樣都愛不釋手,為將來成為血拼高手暖身。老爸無奈,站到一旁揀書來殺時間,盼望小妮子將來有機會嫁到總統家,滿手禮券用之不竭。

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

冏老鼠


小老鼠孤零零躺在黏液裡,頂著不到攝氏十度的低溫,就算身上長毛也有點禁受不起。剛才那人把牠從屋裡挪出來的時候,一臉賊忒嘻嘻的奸笑,讓牠不止一次地後悔,怎麼就信了前一晚他說的鬼話。什麼黏鼠板香甜舒適,只消上來躺躺,就一輩子不擔心餓肚子。

真餓喲!連著幾日天寒地凍,附近幾戶人家又堅壁清野,找不到多少糧食。傍晚再摸進這戶人家碰碰運氣,雖說屋裡那大個兒強兇霸道,遇上了沒準挨頓好揍。但只要有得吃,別的也顧不了那許多。

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籠裡籠外


家裡最近多了兩隻老鼠。

一隻是為了Elaine的學校報告,花錢請回來奉養的布丁鼠。淡棕毛色,圓滾身材,怎麼看都可愛。為了這隻貴客,添購兩層樓房一幢,全日供應飲食,外帶SPA健身器材以維護嘉賓身體健康。除了不能離開這間五星級套房之外,鼠輩所能夢想的待遇,大約是應有盡有啦。

另一隻呢,實際上直到牠走入生命終點那一刻,我們也才打過兩次照面。頭一回因為突然開燈,彼此都愣了一下。深灰毛色瘦長身材,眼珠子烏溜溜地打轉,令人殺機陡起,順手拎鞋就拍過去。我一動,彼亦動,三兩步竄進廚櫃底下,飛鞋登時便落了空。見這一面讓多日來心中懷疑得到證實,家裡果然來了不速之客。

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聖殿春秋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


 
偶然發現肯弗雷特這本近二十年前的小說,去年出了續集(World Without End),還沒見到中譯本。新書也是一千頁上下的大部頭,沒有中譯的話,以現在的耐力,原文書大概很難啃得下。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出版,還是耐心等一陣子。

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

閱讀筆記-遠藤周作的「沉默」


 
緣起
陪老婆大人做功課。內容嚴肅,笑不出來,因而正襟危坐落此一文繳卷。

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

閱讀筆記-關於譬喻

緣起

這陣子老婆大人積極參與所謂讀書會,每週選讀文學作品若干,以免身上的書卷氣被老公薰光。這本來是好事,至少專心看書就安靜--不,詳和平靜得多。豈知前幾天忽然丟下幾則短篇,說這東西要寫心得報告,教老公琢磨琢磨。

初看不過兩張紙片兒,根本沒當回事。仔細一瞧,是個叫卡夫卡的極短篇。在下素無文學修養,只有淺度、沒有深度,經不起伸量考較;見到這種講究深層思考的東西,立時掩耳疾走、逃之夭夭。只是和老婆同住一個屋簷下,躲得了今天,躲不了明天,終究不得不硬著頭皮拜讀

閱讀筆記-塞壬的沉默



前言

脫胎自希臘神話的卡夫卡短篇寓言,據說原本沒有標題,後來匯集成冊時才由編輯加上。感覺像是打算展開而未能實現的草稿,因為中段寫得精彩,頭尾卻有點不知所云。或許這是卡某人的特色,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領略。

有前兩篇心得交差,老婆大人已然心滿意足,這篇便由得我胡謅。剛好也找不到和本篇相關的評論,朋友們就稍微忍耐一會兒,聽我胡說八道。

閱讀筆記-陀螺


簡介

另一則卡夫卡的極短篇,講一個窮極無聊的哲學家,何以同幼童爭奪陀螺的故事。啊,本人膚淺之至,就不討打了
自己看不懂沒關係,發文抄公之大能,上天下海總找得到看懂或至少裝懂之人,集眾人見解燴成一鍋,也算是心得啦。

故事內容的中、英文版,可連到外站觀賞。德文原版特別全文照貼,是因為尋獲的資料當中提到有文字韻律和結構的趣味(見心得),雖不懂德文,也姑且抄上來奇文共賞。斜體是我用來區分段落,只憑標點可能斷得不對,因而看不出所謂螺旋結構。懂得德文的朋友,不妨賞析評述一番。

2006年5月14日 星期日

誌芳哥與忍者龜

話說誌芳哥帶著一行數百之眾,顛沛流離繞過半個地球,好不容易抵達南美洲目的地,人疲馬乏,大夥兒都累癱了.算算從出發地昇空啟程,到如今足足37小時.37小時!飛機餐都吃了六頓呢!誌芳哥暗想著.

整架飛機只有老闆不累.在低地國藉加油之便,畢竟讓老闆進出了一趟紅燈區,舒筋展骨,把身上的癢癢全治好了,一路上對他的臉色就好看許多.誌芳哥心想,當初那心癢之旅四個字用在這裡,就再恰當沒有了.

2006年5月6日 星期六

誌芳哥心癢之旅


誌芳哥雖然開旅行社,不過近年來每年只開張一次,單侍候一位大老闆.這位大老闆乃是誌芳哥的超級恩客,大隊人馬包機遠航,一年一回就吃喝不盡了.然而大老闆的趣味和尋常人等不同,專挑稀里古怪的地方.前一年到南太平洋吹大法螺,再前一年到中東洗黑金澡.今年興頭又來了,召誌芳哥到府邸,說要到南美洲看巨蠎.

「這大蠎蛇啊!聽說三年才現身一次,可只有一天.周遭百里之內的大小爬蟲,都會聚集相互致意,場面盛大,非看不可!」大老闆搓手喜不自勝.

誌芳哥想像眾蛇群集的場面,有點噁心.不過念及大老闆呼朋引伴,一次可以坐滿一架七四七,帶一團抵人家二十團,就是赴湯蹈火也去了,這點題目不算什麼.當即胸脯一拍,便承攬了下來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