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
背景
簡介
葡萄牙籍神父羅德里格等三人,為延續教會在日本的香火,偷渡入境傳教,陸續被捕。引路的教徒吉次郎意志軟弱,遇官府脅迫即將神父出賣。主事的官員井上,係前天主教徒,對教義了然於胸,為逼迫教徒放棄信仰,發明極有效率的手法。即將教徒心中所愛的人以酷刑凌遲,唯棄教始能得救。對付教士,則將教眾逐一倒吊放血,呻吟數晝夜方得解脫。只有教士放棄信仰,教徒才能免於苦難。棄教的儀式,包括踐踏聖像並吐口水,叱罵聖母之名等。對神父,則更要求歸化日本,改信佛教,著書斥羅馬教為異端。
這是對信仰的考驗,直指基督教義的根本--愛。基督的大愛,究竟應該以什麼方式實現?能夠包容到什麼程度?原諒叛徒猶大(吉次郎)是愛,受迫害欣然赴義也可以是愛。但是眼看信徒受盡苦楚而死,只為自己堅定信仰;還是解生民於倒懸,自己背負叛教的罵名忍辱一生。那樣的愛多些?那條才是正道?
沉默的上帝並沒有給出答案。羅德里格的同僚選擇與教眾共亡,他的老師選擇犧牲信仰,改日本姓名、住佛教寺院,卑微地活著。羅德里格則終於決定追隨老師的腳步,在異教國度隱姓埋名默默以終,並相信,這才是基督的大愛。
小結
愛和信仰的本質是什麼?通過何種形式來實踐?書中奸巧的官吏以兩難手法折磨信徒,同時作者也壓迫讀者思考,愛有沒有大小之別?什麼才是真正的犧牲?
其實作者本身是有答案的,雖然在教徒間一定會產生爭議。我非教徒,沒什麼可爭執辯論。倒是歷史上的同一時期,歐洲的羅馬教會腐化達於頂點,新教運動方興未艾;對付所謂異端的新教徒,教廷倒是不吝以火刑伺候,受焚人數也是空前。為什麼是火刑呢?據說火焚可以淨化靈魂,讓生時迷惘的羔羊不致淪落地獄,因此施刑也是一種大愛。監刑的教士在這種場合的想法,和本書幾位神父相比,應該很有意思。羅德里格曾提到寧願自己身受火焚,也不願見信徒呻吟至死,想來他在歐洲沒少看了火刑場面,對受刑人的慘叫聲應該耳熟能詳。不知那時又是什麼念頭?還是愛之為用,在我族異類之間,畢竟有差別待遇?
原發表於Jeff & Jill的窩,2007/09/17 18:47:10
《以下留言與回覆,來自 聯網》
01. ANY愛妮 2007/10/27 13:16
寫作風格遠藤周作的小說我看過多本
感覺上屬於一板一眼 嚴謹型
像老一輩的寫作風格
格主於 2007/10/29 00:28回覆
然也。而且嚴肅得緊,若不是老婆大人做功課,如我這等凡夫俗子,遇上了通常合手一拜,調頭便跑。閣下看過多本,實乃方外高人,佩服佩服!
無神論者觀點
世間本無事, 藉神鬼自擾之.
世間本無事, 藉神鬼自擾之.
格主於 2007/10/29 01:25回覆
歷史上宗教與政治、戰爭有著糾結難解的關係。簡單說,如你一語道盡;想探究得多些,就覺得這個題目錯綜複雜,自己沒有妥善處理的才情。這是本文結尾,留下幾個問號,草草了結的原因。
其實看這本書,是很有些感觸的;盼望有一天,真能把這些想法理出個脈絡。
03. lester的爹 2011/01/02 23:25
上回看過深河
這本要再找來看看。
這本要再找來看看。
格主於 2011/01/03 19:18回覆
啊,深河是這位作者的名著,可惜還沒看過。有機會我也去找來讀一讀。
歷史
17世紀的歐洲宗教歷史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膚淺
請再好好讀一遍相關歷史書籍, 好嗎?
17世紀的歐洲宗教歷史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膚淺
請再好好讀一遍相關歷史書籍, 好嗎?
格主於 2011/04/05 19:28回覆
有高見尚請不吝賜教。光憑這兩句話,也未見閣下有何深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